Skip to main content

意大利之旅 - 罗马的教堂之旅



2005年12月25日...飘雨的圣诞节,是我们领略冬天地中海气候的开始,接下来的日子我和小J深刻地认识到晴天的可贵。Hotel不大的门厅里摆放着圣诞树,很温馨。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餐,品尝不同的咖啡。小J要了杯Latte,结果侍者就端上了一杯白色乳状物,我们都很惊奇,Jacky尝了一口,我悄悄问他是不是牛奶,他点点头‘很纯的热牛奶...’,那时我们才知道,意大利语中‘latte’是牛奶的意思,比起咖啡店里五花八门的咖啡饮品,原来一杯加过热的纯牛奶就是最正宗的Latte ^^。


门,雨虽然不大却也没小到可以无视的程度,被打湿的罗马街道更显得古旧。经过一个拐角就是通向车站的主干道Via Cavour,这次我们步行向相反的方向。因为是圣诞节,除了教堂以外的游览地都不开放,不过在罗马要看的无非是两件东西-‘废墟’和‘教堂’,而且圣诞节的教堂里又会有弥撒,所以这一天不仅不会浪费掉,而且还是参观教堂的绝佳时机,不禁感叹我们决策的英明^^。罗马有四大教堂,除了头一天到过的‘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还有‘拉特兰诺圣乔万尼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圣保罗大教堂(San Paolo fuori le Mura)’和老幺‘马杰奥尔圣母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而马杰奥尔圣母教堂就在我们的住处,所以决定把她放在罗马最后一天的上午。


沿Via Cavour一直向西南走,再沿路边一段石阶上行就会进入一段古老的小巷,两旁的房屋俨然已是废墟(我也好好摸过了...),小巷连着一个不大的广场,拐角处标着‘Piazza di S Pietro in Vincoli’,即是圣彼得镣铐广场了。旁边的圣彼得镣铐教堂(San Pietro in Vincoli),建于442年,圣彼得在巴勒斯坦被关押时用过的那段铁镣铐就供奉在教堂正中的玻璃匣中,因此得名。祭坛的右侧是米开朗奇罗的另一件雕塑作品“摩西”,也常出现在美术课本中。雕像表现的是在摩西获得《十诫》后,从西奈山离开,看到他的人民重新崇拜金牛时,感到失望、愤怒、忧虑和痛苦的那一刻表情,他右臂紧紧夹着《十诫》,似乎要极力保护这套完整的法律。据说当米开朗基罗完成这件作品时,被自己作品的完美所打动,对着摩西说:“为什么你不说话?”。教堂不大,里面很暗但很华丽,远远就可以看到唯一亮着光的关有镣铐的玻璃匣子,入口不远处旁边一面墙上便是‘摩西’。偶尔会有游客投币点灯,我们也就借光欣赏一下。稍作停留后,便出发先去看看废墟外貌。


沿两旁是高墙的狭窄小路试探着前行,来到一处满是废墟的公园,后来看地图知道是图拉真公园(Parco di Traiano),虽然没有什么概念,但既然大致方向不错,多看几处废墟也没差啦。公园里非常安静,几乎没有什么人,因为飘着小雨,废墟显得格外古老深暗,草地和棕榈树又格外幽绿。偶尔经过几个溜狗的人,那只穿着背心的狮子狗很乖。走到接近公园边缘的地方,远处望见的便是那熟悉又陌生的竞技场(Colosseo),这个角度看起来十分的神秘壮观呢,我们不禁为歪打正着地来到这样一处很好的观望地而直呼‘lucky’。



公园过一条主要马路就可以来到竞技场脚下,马路上方的电线上停留了一排黑色的鸟,小J对其非常在意...-_-...。马路对面还有一大块废墟,不知道是什么就拍了照片。虽然是不对外开放的假日,竞技场前的人群并不少,也有游人像我们一样先参观建筑外在,还有几个从新加坡来的学生,大家互相帮忙拍照。在关着铁栅的入口处向里观望了一下,然后围着竞技场的外围走了一圈,我们便向后方的废墟走去。那里最显眼的便是君士坦丁凯旋门(Arco di Costantino),原来凯旋门不是拿破仑的产物,也不仅存于巴黎。据说公元315年,为了纪念君士坦丁大帝打败了一起执政的马森奇奥(Massenzio)而建造。



而沿Via di San Gregorio大道向南,便可以看到古罗马时期的跑马场,很空旷。跑马场通向台伯河的一端不远便是科斯梅迪圣母教堂(Santa Maria in Cosmedin)。这时雨下大了,感觉冷了很多,我们急忙跑进教堂躲雨。教堂很小很小,墙壁上有圣母圣婴像,圣诞节的装饰很漂亮,坐在单薄的木椅上休息一会,我们便到处找这座小教堂最有名的宝物-真理之口。其实就在进教堂经过的走廊头上,只是我们只顾着躲雨没有看到,而且排了长长的队伍,都是等待‘测谎’的人,进教堂时我还纳闷,这么冷大家为什么都在外面呆着^^。现在我们也加入队伍中,‘真理之口’是个有着河神头像雕刻的出水口,传说撒谎的人如果将手放进去就会被咬住。因为电影‘罗马假日’,很多游人都来一测究竟,不过我还没有好好看过那部电影,如果看过了我大概也会四处在罗马寻找电影的影子而错过了真实的罗马了吧。终于轮到我们拍照,阴暗的走廊里要想拍好照片其实蛮难的,我们重拍了几次,后面的游人有些不耐烦,不过无所谓了,毕竟机会难得嘛。


觉雨小了些,我们出了教堂,来到台伯河畔。河水很绿,所以应该水质很好,岸边会不时有水鸟停留,看起来是江鸥吧。下面我和小J便要挑战四大教堂之一的圣保罗大教堂,说是挑战,因为那里已在城外,旅馆的小地图没有标的地方,而且我们准备步行去那里,还可以看看罗马郊区的景象。从地图上看,我们只要沿着台伯河走就没差,不过中间有比起弯曲的河岸线更近的直路可以走,于是我和小J沿着河岸走了一段,便沿Via Mamorata离开台伯河。走了一段看到很好看的建筑,好像是消防站,唉,罗马的消防站都驻扎在古迹里...经过Piazzale Ostiense,看到很好看的古堡和金字塔,虽然到现在都不知道名字。


路上,雨虽然不大,却一直没停。教堂比想象中远的多,我们也不知道教堂建筑的样子,路上也曾把几处稍像教堂的地方当作目标。不过一直没有放弃(这难道就是旅行者的执著吗....)。到达教堂的时候,远远看着那座白色大理石的建筑,我们就知道到了,那时已经全身又冷又湿,不过这座宏伟的建筑让我和小J大大兴奋了一番,在外面转了一圈才进教堂(其实是没有找到入口吧...-_-...)。教堂里面巨大而华丽,我们感到一路的坚持真的太值得了。脱去几乎湿透的外衣,在旁边座位上吃点东西,感觉温暖了许多。圣保罗大教堂(San Paolo fuori le Mura)也是罗马四大圣教堂之一,是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在保罗墓上修建的,后来经过几次扩建,非常的富丽堂皇。但1823年的一场大火将教堂完全烧毁,1854年重建,不过是原教堂的忠实翻版。教堂除了前排祭坛处和两边沿墙壁有座位以外很空旷,平滑漂亮的大理石地面,象牙白的巨大大理石柱,顶壁上金色勾画的教宗徽标,充满了宫殿的感觉。顶棚两侧列着历代教皇的头像,好像有二百六十多个,其中刚刚加上的新教皇头像被聚光灯照耀着。教堂正面19世纪金碧辉煌的镶嵌画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宗座祭坛设在保罗墓之上,听说只有教皇才能在此做弥撒。不过我们正好赶上有神父和神职人员在做祷告,不知道是不是教皇呢(应该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吧...)。大厅的凯旋拱门是当年的火灾中保留下的少数部分之一,还有保留下的侧堂。楼梯旁边的立方形石碑怀疑就是泉眼,传说圣保罗被异教徒斩首以后,头颅落地弹跳了三下,地面上便涌出了三股清泉,这座教堂的前身便建在这泉眼上。本来我们没有什么兴趣参观雨中的花园,不过因为要去洗手间,正巧经过廊园的一部分,有幸看了看旁边列着的浮雕碎片,都是火灾中存留下的古迹。

开教堂向回走,雨已经小了很多,不过想到要走这么远,心里还是有些不甘,想去找地铁,问了几个人,不是英语有限就是不知道,终于找到一处地铁站竟然还关了...还是乖乖走回去吧。夜幕下的郊区真没太多感觉,不过想想大概算是接下来为罗马市中富丽堂皇的夜景做的铺垫吧。


~~~于走回了台伯河岸,再走几步远远就看到夜色下的废墟,太漂亮了,应该说太诡秘了。尽管很难拍好,我们还是在夜景模式下消耗了不少相机电力。沿着废墟旁的山路边走边看边拍,基本忘记了长途跋涉的劳累。不知不觉来到了坎皮多里奥广场(Piazza del Campidoglio),这里感觉是高地上的广场,资料上说米开朗奇罗在1536年受教皇委托设计了这座有几何图案装饰的美丽的石砖广场。双子星守护的大台阶(Coronata) 连接着高处的广场和平地。广场正面是钟楼和建于12世纪的元老院(palazzo Senatorio) ,如今是罗马市政府。右侧是保守宫(Palazzo dei Conservatori) , 中世纪晚期是法院, 目前一层仍旧是市政府办公室。左侧的新宫(Palazzo Nuovo),也是根据米开朗基罗的设计1645年重建的。只看建筑外表,我们是分不清哪里跟哪里,所以每一个建筑都拍了一张,不过广场侧的喷泉很好看,还看到了罗马的标志-母狼育婴。传说罗马城的创建人是战神的儿子罗慕洛(Romolo)和勒莫斯(Remus), 他们的母亲是国王的女儿,在她的叔叔夺取王位后被迫成为不许婚嫁的女祭祀。后来她与战神相爱生下了双胞胎罗慕洛和勒莫斯,她的叔叔发现后,将这对孩子投入了台伯河 中。罗慕勒和勒莫斯被冲到帕拉蒂诺山脚,被母狼喂活,后又由牧羊夫妇养大。长大后兄弟二人合力杀死了叔父,恢复了外祖父的王位,并回到他们幼年成长的地 方。在公元前753年建立了新城。再后来罗慕勒杀死了弟弟,并且用自己的名字将新城命名为“罗马”。因此罗马以‘母狼育婴’的图案为象征。


到街上向前一走便是威尼斯广场(Piazza Venezia),罗马最热闹的地带的起点,因旁边的威尼斯宫而得名。威尼斯宫(Palazzo Venezia)是一座砖红色的哥特式建筑。建于1455年,曾是威尼斯共和国驻罗马的大使馆,所以得名。法西斯统治时期墨索里尼在此办公,曾经在二楼中间的阳台上发表过著名的演讲。现在威尼斯宫被辟为展出意大利各地工艺品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不过我们只远远望见威尼斯宫的夜景,更多的是被巨大的白色建筑所吸引,这便是厄玛努埃尔二世纪念堂(Monumento a Vittorio Emanuele II),真是说不出的壮观,不知怎么搞得,我对其第一感觉想到了白色巨型蛋糕(你大概是饿了...)。这座纪念堂是为了纪念完成统一大业的意大利开国国王维克多厄玛努埃尔二世而造。建于1911年,中间竖立着高大的国王骑马铜像,纪念堂上面刻着‘祖国统一,人民自由’几个拉丁字。一战后又将无名英雄墓安放在纪念堂前,纪念为意大利独立而阵亡的士兵。广场上可以用车水马龙来形容,总之很热闹就对了,为整个广场景象搞得极度兴奋的我和小J在周围转来转去,广场上还有巨大的圣诞树,后面衬着巨大的纪念堂。


不知转了多久,我们都饿了,决定找个餐馆好好吃一顿,于是从广场一侧的小巷边走回住处边找合适的餐馆。现在想起来漆黑的小巷还真有些恐怖呢,可惜一路都没看到什么餐馆,直到回到住处附近早晨的出发点Via Cavour才看到不错的餐厅,奢侈一下外加补上前一晚的圣诞大餐,我们点了浓汤还有地道的意大利pizza,那味道真是超级好吃,尤其是橄榄的味道,大概就是那时喜欢上橄榄的吧。餐厅本身是以烧烤为主,很有个性,店员很拽,不过我们吃得很满足就是了...

是超级充实的一天,不过想到第二天还要穿着极度潮湿的外套,多少有点头痛呢 ^^...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荷兰之旅 - 海牙(Den Haag)

我 对海牙不怎么了解,以前老妈来欧洲的时候曾经去过那里,听说是国际法庭的所在地,好像很重要,加上它是荷兰的第三大城市,因此自然成为我们旅行路线中的一点。 既 然是国际法庭,我脑袋中对其的形象是蛮严肃的,感觉没什么情趣。不过亲自到过这里后,开始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虽 说是荷兰第三大城市,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幽静小城。在车站里好好的咨询一番后,我们选定了两个地方,一个自然是国际法庭,另一个便是斯赫维宁根(Scheveningen)-附近的海滨。出了车站,便是轻轨的集结地,搭轻轨来到国际法庭 - 和平宫(Vredespaleis)。和平宫坐落的地方很安静,红色像教堂一样的建筑,周围有很多漂亮的花坛。资料上说,其建造过程中各国政府都捐献了材料和工艺品,象征各国协力缔造和平,结果和平宫建成的第二年便爆发了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成为国际联盟的常设法庭,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了联合国的司法机构。我们只能在围栏外面拍几张照片,以示留念。然后便继续搭轻轨直往海边... 斯 赫维宁根(Scheveningen)原本是独立的小镇,后来归入海牙,其实我们对其没什么概念,听说是海滨,而且还有时间,就决定去那里好好放松一下。从轻轨上挤满的各色透露着海滨气息的年轻人就可以感受到海边度假时独有的party气氛,而下车之后看到的热闹景象让我们不觉喊道‘I love this place’。 后 来查资料才知道这里是荷兰最大的海滨胜地(我们真是意外的lucky呢)。临海有19世纪建成的疗养宫(Kurhaus),曾经是荷兰的大赌场,现在则是五星级饭店。其对面是现代的荷兰大赌场(Holland Casino),而疗养宫背面直接就是北海的海滩,一无所知的我们站在海滩上看着这座漂亮华丽的建筑时只觉得壮观。海滩上还有直入海中的巨大栈桥,桥头还有蹦极可以玩。 辽 阔海滩上各样的度假游客,还有沿海滩布置细致的餐厅,加上其后的壮观宫殿,我们的情绪极为高涨,在还很冷的北海岸边的软沙上玩了个痛快,虽然水很凉,为了体验一下北海的海水,我自然还是玩了海水,真冷啊.... 晚 上我们赶回了阿姆斯特丹,准备在荷兰的最后一天里好好游览一下女王节之外的这座城市...

威尼斯(Venice) - City of Gondola

2004 年9月...因为要去慕尼黑啤酒节,所以我们顺道去下威尼斯吧...^^ 刚从巴黎回来不久的我们集合了更加庞大的队伍,兴致勃勃的做了这个决定... 大概因为常被用来做梦幻作品的背景世界观,我对威尼斯的概念也有那么些脱离实际呢。 这 次依旧是坐夜间巴士,由于我的地理水平极其有限,直到上车前还在怀疑坐大巴去威尼斯的可行性(那里不是‘水之都’嘛,绝对应该坐船去才对...-_ -...)。吸取上次的经验和教训,这次我和小J坐到了司机身后的前排座位,这下终于可以放下靠背好好睡觉了,况且即使睡不着,这个位置的视野显然是全车最好的,虽然窗外依旧是漆黑一片...结果半夜忽然觉得剧冷无比,一睁眼,巴士停在某停车场休息,车门大开,9月的夜晚竟然这么冷,真见鬼,回头看见小凳 子竟然盖着加长型羽绒服,真是太明智了...身旁小J依旧是无法入睡...稍作活动后不知不觉又睡着了... 早 晨被刺眼的阳光弄醒,大脑还搞不太清楚状况,起身向窗外看去发现车子行驶在看不到头的桥上,两边是一望无际的蓝色水面,是地中海!! 真 是超级大晴天,阳光毫无遮掩的照在海面上,耀眼无比,天空和海都是很深很深的蓝色,原来通往水城的路是如此壮阔的。 下 了巴士,先买VeniceCard,相当于威尼斯的旅游通票,里面有地图,而且还可以免费使用公共洗手间,这点可是相当重要的。地图上标有威尼斯主要的几个岛屿,还有很多小岛,所以如同内地的公车一样,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公交船,习惯了还是蛮方便的,海面上为公交船设立了很多木桩座位航道,水鸟很喜欢栖息在木桩上,成排的木桩和上面停泊的水鸟形成了一道特有的景致。岸边停满了私家船只,如同我们城市中的私家车一样。 我 们的第一站是玻璃岛Murano,岛上的玻璃制品精致绚丽,还可以亲眼看到工匠们的技艺。即使对玻璃不感兴趣,安静的小岛也是个散步的好地方,路边坐着很多 吃着茶点享受阳光的人,据说因为意大利人爱享受,换句话说就是爱偷懒,很多公司都会慎重考虑聘用意大利人作为员工,现在算是真正体会到了,明明傍晚才关门的邮局竟然中午就没人了...-_-... 其 实我已经记不清有没有去彩色岛Burano了,但是威尼斯电影节的举办地Lido确实去了 ^^ 好像在路边看到了不少电影海报...乘水上巴士感觉超好,清凉的海风,暖暖的太阳,蓝蓝的天空和海,大家每个人脸上都禁不住开心的笑着。Lido的海滩上,...

巴黎之旅--圣心教堂(SACRE-COEUR DE MONTMARTRE BASILIQUE)

在 巴黎的北部偏西有一片高地叫做蒙玛特(Montmartre)高地,这里有座称为圣心教堂(Basllique du Sacre Coeur)的新教堂和以"红磨坊"(MOULIN ROUGE)出名的巴黎红灯区。 我 们从塞纳河畔搭地铁(Metro)过来,这也是第一次在巴黎搭地铁。每个国家的交通消费规定都不相同,这里每次都要买票,然后在入口关卡处打票过人,不过 不是每次打票都这么顺利,有时票打过了,可是推不动栏杆,害得我们不是爬过去就是钻过去,所以每次打票都很紧张。相比之下还是德国交通最方便。 刚 到蒙玛特高地时有些转向,这里的小巷子很多,并不是每一条都可以在地图上找到。我们边走边问,来到一处很寒酸的小教堂,根据多方猜测,这里就是圣心教堂。 唉,真是失望,不过还是进去坐一会儿,尝试欣赏一下。里面还有两个中国女孩,她们也说这里是圣心教堂。最后我们怎么样都觉得不对劲,就继续找寻去了。果然,继续往北走,遇到了很多爬山的人。向山顶望去,一座白色有些像清真寺的白色大教堂矗立在高处,在蓝天映衬下洁白而神圣。我们很兴奋,正要迫不及待的向上爬,却被一个黑人给拦下来。他让我把手伸出去,在我的小指上缠一条彩绳,让我许个愿望。我莫名其妙的许了愿,他便开始编来编去,最后编成一个手链。那人 用别脚的英文说,只要我带这手链登上圣心教堂就可以梦想成真,不过手链不是免费的,我倒,原来是做生意的。虽然他说的很好听,我还是拒绝了。一方面有种被摆了一道的感觉,另外只要心诚,不带他编的手链也不见得就不灵对吧。 登 顶不是很轻松,虽然看起来教堂就在眼前。沿途的草地修整得很漂亮,许多本地人在草地上晒太阳,咖啡馆旁边还有一座旋转木马。越接近教堂越觉得它宏伟,这是一座罗马拜占庭式的教堂,有些泰姬陵的味道。好像是普法战争后建的,据说是有 两个天主教商人希望巴黎能够摆脱战争,战后为了还愿便建了这座教堂献给耶稣。所以,虽说这座教堂相比其他古老教堂是新教堂,其实它也已经有近百年历史了。 教堂外有两座因铜锈而变绿的像,一边是路易十四,一边是圣女贞德,呵呵,如果不看路易十四的像,我还看不出另一边的骑士是女的咧。我们到的时候,这里已经 有很多人,大概因为这里是除巴黎铁塔外最好的瞭望地了,后来才知道,当天傍晚有弥撒,所以也有很多信徒等待在这里。我们先进教堂看了一圈,里面应该没有什 么特别的,所以我现在的印象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