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意大利之旅 - 从斯图加特到罗马(Stuttgart to Rom)


2005年12月23日,又是一年圣诞,看着德国灰色基调的冬天,我和小J准备去一个能留下更多美好冬天回忆的地方。梵蒂冈城罗马天主教廷的圣诞夜,佛罗伦萨的新年,温暖的地中海畔的冬天,意大利成为了我们绝对的首选。

图加特(Stuttgart)飞罗马(Rom),罗马(Rom)到那不勒斯(Napoli),经过庞贝(Pampei),苏莲托(Sorrento),造访卡普里岛(Capri),然后是佛罗伦萨(Firrenz),路经里米尼(Rimini)一游小国圣马力诺(San Marino),回到佛罗伦萨(Firrenz)还要一观小城比萨(Pisa),北上米兰(Milano),从米兰(Milano)飞回斯图加特(Stuttgart)。这个冬天注定精彩。拿到Germanwings只有几十欧的便宜机票,我们坐上了去斯图加特的火车,开始了一个跨越圣诞和新年的假日。


Ulm到Stuttgart,坐火车要2个小时左右,窗外只有厚厚的白雪,黑色的森林,还有偶尔经过的小镇,红色的屋顶也都被白雪覆盖,只有原白色的房屋和雪的颜色相容,算是德国冬天典型的景致。下了火车,未在斯图加特做过多的停留,我们便直往机场。算起来,斯图加特是我来德国所到的第二座城市,当初便是从北京飞法兰克福转机飞往斯图加特,出斯图加特机场经过黑漆漆的高速公路来到Ulm。所以斯图加特机场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可惜每次都没能看下斯图加特的城市。


机场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紫色的Germanwings的check-in,是家很不错的德国小航空公司。来到欧洲才知道为什么飞机被称为空中客车,这里有数不清的小航空公司,经营着小型Airbus客机,快捷的登机手续,感觉跟坐巴士没什么区别。


机坪上停满了各家公司的小飞机,远远就可以看到Germanwings的小飞机。从这里飞罗马大约2、3个小时左右,比起以前的夜间巴士旅行,飞机还真是方便。接近傍晚起飞,云上还有白天的感觉,到达罗马时已是看晚霞的时间,很漂亮。从机场转了很久寻找机场巴士,因为听说是最便宜的交通方式,不过复杂的意大利地名让我和小J最终认输,乖乖地去坐机场到中央火车站的特快列车。就这样,半小时后,我们已经站在罗马的中央火车站-特米尼车站(Rom Termini)。


了火车的我们真是超级兴奋,大叫着‘We are in Rom!’。不过车站的构造让人晕头转向,始终都看不出哪里是主要出口。随着多数旅客出了车站,竟然是一处黑漆漆充满危险气息的偏巷。绝对有问题,资料上说出了车站是罗马人最多的广场-五百人广场(Piazza del Cinqucento),还提醒要注意防盗,而现在的这个地方跟广场一点联系都没有。我们顺着车站庞大建筑的墙边行走,感觉走了蛮长时间,最终来到那个传说中的广场。这座广场为纪念远征Ethiopia的五百位为国捐躯的意大利士兵而建。治安感觉还好,没有听说的那么可怕。因为旅馆距离车站很近,我和小J便抱着轻松的心情边感受着罗马的夜色,边找旅馆。


来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时候绝对不要高兴得太早,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过到了罗马以后路就不是这么好找了。交错纵横的小巷,时常变换方向的街道,地图上明明就在眼前的旅馆仿佛在躲着我们似的。无奈还询问了路边的两个化着浓妆的意大利女警,结果她们也根本记不住周围的街名。最终找到旅馆时,已经11点多了,竟然就在著名的罗马四大教堂-天使的圣玛丽亚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gli Angeli)后面的一条暗巷里。我们当晚曾经不止一次的经过这座圣玛丽亚教堂,而且每次都感叹夜晚教堂建筑的壮观,却每次都错过那条暗巷。


馆在暗巷里显得格外温馨,虽然很小,却非常别致,接待也很绅士。洗过澡后,已经很累的我们商量好第二天的行程以后就沉沉睡去,期待着第二天的梵蒂冈...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巴黎之旅--Quartier Latin again

离 开蒙玛特高地时大家就都觉得饿了,队长临时买了一个法国煎饼充饥。我们商量过后还是决定回拉丁区填饱肚子,那里算是最合适的地方了。欧洲的夏天白天很长,加 上实行夏令时,最晚能到晚上10点才黑天。到达拉丁区时虽然天还有些亮,其实已经8、9点钟的样子了,这时候的拉丁区正是一天中火热气氛的高潮。各色霓虹 都亮了起来,餐馆酒吧里坐满了人,谈笑的声音和音乐混杂,不愧是小吃一条街,真有气氛。 前一天吃过了法国牡蛎,这次自然要吃法国煎饼,虽然对于中 国人来说,煎饼不是什么稀罕物,不过法国的煎饼冲着它不小的名气也得尝试一下。走进一家很有气氛的餐厅,昏暗的灯光,红色基调的装饰,安静中夹着一点慢调 乐曲,优雅而不奢华。上来的主餐其实很简单,煎饼、沙拉、单面煎蛋等等,我们也没有法国人这么考究,以水代酒,饭前饭后的副菜一律省略。也许看这餐盘中的 食物会觉得有些不值,不过就算煎饼煎蛋也可以做的很考究,味道也会变得很微妙,口感也可以不一般,工序也能够及其复杂,越是简单的菜其能体现的烹饪的价值 越是不菲,想到这里我便可以怀以崇敬的心情优雅的细细的品味它们。出来玩,很多时候快乐与否只是心态上的差别,沿途的风光再美也需要一颗热情而又平和的心 把它们转化为自己生活中的色彩。 饭 后, 夜色已深,拉丁区里已经没有了太多的喧嚣感,多了些八月的夜晚的微凉。距离巴士来接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小凳子提议我们边散步边找一下索邦大学,据说法国 九所名叫索邦的大学,只有巴黎这所是最正宗的。不过从地图和路边的导游图看,索邦大学的位置一直很模糊,比较有难度。我们在偏离拉丁区的街道里游走,别看 白天这些建筑还是宏伟漂亮,到了晚上只能用‘阴森’这两个字相容。聚光灯只能照亮建筑的外墙,让它们显得很高大,自然里面看起来就变得很黑,只有些像残壁 似的东西伴着树影。不久,我们来到了一个比较宽的内巷,最里面是很好看的圆顶建筑,看样子走不通,两边是类似啤酒园的店,已经没有几个人喝酒了。尽管不知 道这里是哪,大家还是拍了几张夜景,因为和附近其他建筑比起来这里的确是蛮漂亮的了。后来才知道这就是索邦大学正门,倒,多亏没有错过,不过当时观赏的心 境却不能弥补了。那时还毫不知情的我们继续转,看到很多标有法兰西学院的大门,想想也是,靠河一侧应该就是法兰西学院了。直到离开,我们也没有找到索邦大 学,有些沮丧,不过想看的也都已经看过了,没什么好遗憾的。 提...

荷兰之旅 - 郁金香花园Keukenhof

高 中的时候在hometown的植物园里看过郁金香展,与其比起来,Keukenhof真可以用视觉冲击来形容... 在 荷兰的第二天一早,我们出发去位于阿姆斯特丹和海牙之间的小镇Lisse,Keukenhof花园的所在地。先火车再巴士,郁金香花开的季节,车上的人尤其多,我们在巴士上站了一路都没有找到座位。那天天有些阴,这样的天气尤其凸现自然的色彩。路旁看得到大片的花圃,就像麦田一样,不过那颜色当然比麦田要好看许多。 花 园门口没什么特别,记得有两个荷兰MM,见我们戴着标志游客身份的橙色小帽,便很热情地招呼我们,我的帽子上还别着女王节游行时拿到的T-mobile的标牌,上面写着'Ik hou van oranje',通过两个MM的解释才知道是'I like orange(我爱橙色)'的意思^^。进入正门,最先看到的是一台旧式音乐车,就是比手摇音乐盒还大的型号,上面的雕刻还蛮精致。然后就是花园内一波又一波的视觉冲击,用语言很难形容,还是多放些照片好了... 花 园中的花房中摆满了将自然的花朵稍加修饰的插花... 还 有荷兰的标志-风车,花圃里自然有地道的荷兰木鞋,还有工匠当场制造... 花 园中的树林感觉格外宁静... 散步花园的尾声已经接近傍晚,在绿色湖边小憩片刻,体会流连忘返的感觉...

意大利之旅 - 罗马的教堂之旅

2005 年12月25日...飘雨的圣诞节,是我们领略冬天地中海气候的开始,接下来的日子我和小J深刻地认识到晴天的可贵。Hotel不大的门厅里摆放着圣诞树,很温馨。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餐,品尝不同的咖啡。小J要了杯Latte,结果侍者就端上了一杯白色乳状物,我们都很惊奇,Jacky尝了一口,我悄悄问他是不是牛奶,他点点头‘很纯的热牛奶...’,那时我们才知道,意大利语中‘latte’是牛奶的意思,比起咖啡店里五花八门的咖啡饮品,原来一杯加过热的纯牛奶就是最正宗的Latte ^^。 出 门,雨虽然不大却也没小到可以无视的程度,被打湿的罗马街道更显得古旧。经过一个拐角就是通向车站的主干道Via Cavour,这次我们步行向相反的方向。因为是圣诞节,除了教堂以外的游览地都不开放,不过在罗马要看的无非是两件东西-‘废墟’和‘教堂’,而且圣诞节的教堂里又会有弥撒,所以这一天不仅不会浪费掉,而且还是参观教堂的绝佳时机,不禁感叹我们决策的英明^^。罗马有四大教堂,除了头一天到过的‘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还有‘拉特兰诺圣乔万尼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圣保罗大教堂(San Paolo fuori le Mura)’和老幺‘马杰奥尔圣母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而马杰奥尔圣母教堂就在我们的住处,所以决定把她放在罗马最后一天的上午。 沿 Via Cavour一直向西南走,再沿路边一段石阶上行就会进入一段古老的小巷,两旁的房屋俨然已是废墟(我也好好摸过了...),小巷连着一个不大的广场,拐角处标着‘Piazza di S Pietro in Vincoli’,即是圣彼得镣铐广场了。旁边的圣彼得镣铐教堂(San Pietro in Vincoli),建于442年,圣彼得在巴勒斯坦被关押时用过的那段铁镣铐就供奉在教堂正中的玻璃匣中,因此得名。祭坛的右侧是米开朗奇罗的另一件雕塑作品“摩西”,也常出现在美术课本中。雕像表现的是在摩西获得《十诫》后,从西奈山离开,看到他的人民重新崇拜金牛时,感到失望、愤怒、忧虑和痛苦的那一刻表情,他右臂紧紧夹着《十诫》,似乎要极力保护这套完整的法律。据说当米开朗基罗完成这件作品时,被自己作品的完美所打动,对着摩西说:...